技術管理閒聊:拒絕溝通
前幾日在 Gipi 的臉書上看到這篇:《在工作上最該避免的是什麼?》,也想來談談「拒絕溝通」這件事。
我常常在職場上聽到:「啊這個不會成功啦!不要浪費時間跟他說。」或是「講了很多次都沒用。」這類型的抱怨,然後就沒下文了。但實際下去了解後,卻發現其實都是「拒絕溝通」的錯誤。我歸納出幾個原因:
只會用一個方法溝通:有的人只會直接講,但接收方聽不懂或是愛面子無法接受;有的人只會用文字溝通,但文字沒感情;有的人太感性,理性的人聽不懂要表達的內容。
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:接收者到底要什麼?他在意的東西是什麼?只看到溝通的「自己」,並沒有看到對方。
被動心態:覺得對方聽不懂是對方笨、對方不想聽,自己很聰明,應該是對方要改變。等啊等,等到時間都過去了,事情還是沒解決。
小劇場太多:擔心說出來的話被罵、覺得對方不知道、不想聽,都往壞的方向去想,自然就會放棄溝通了。
那怎麼解決溝通問題呢?有三個小技巧可以用:
先確認溝通的目的:如果要請對方協助,那就要先準備好對方非得協助的理由;若是要收集資訊,可以在問題之前加上「我不是這個問題的專家,這個問題想請教你…」、「我在搜尋引擎找過,但還是不太理解,所以想請教…」這類的前提,讓接受者更早帶入情境中。
拋開自己的情緒、但注意接受者的情緒:自己的情緒是溝通時的「武器」,不要被它牽著走,而是在溝通時利用他。舉例來說,不要因為自己心裡急,就表現出急迫的情緒;而是先讓自己心裡不急,但表現出急迫的情緒,讓接受者收到。
請對方說一次給你聽:溝通完之後,如果要確認大家是不是有共同的理解,可以請對方用自己的理解、話語來說一次。
白居易曾自我要求,自己寫出來的詩作要連老婆婆都聽得懂,因此有了「老嫗能解」這個成語;在職場上,一個專業成熟的工作者,也應該自我要求,自己說出來的內容與溝通的方式,能讓所有的同事能理解。要把自己的想法放到別人腦袋的責任,沒有其他人能幫忙承擔了,因為溝通出問題,最後吃虧的人,還是自己。